笔趣阁

笔趣阁>军工科技 > 四千一百七十六章 沙海晨光(第1页)

四千一百七十六章 沙海晨光(第1页)

【未修改版】

吴浩看着她指尖划过的轨迹,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放风筝。爷爷总说,放风筝不是跟风较劲,是顺着风的脾气走。原来搞武器研发,和放风筝的道理是一样的。

“很好。”他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但有个细节??你们用的是标准大气压下的空气密度参数,沙漠地区海拔高,气压比海平面低15%,这个差值必须算进去。让气象组把近五年的气压数据共享给你们,重新校

准模型。”

王磊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笔尖在纸页上戳出个小坑:“我们马上去办!对了吴总,无人机团队说他们有套红外热成像系统,能实时捕捉风场温度变化,问能不能借咱们的弹道数据做训练样本。”

“让他们派个人来靶场,”吴浩端起咖啡杯,热气模糊了镜片,“正好明天沙尘暴,让他们试试在恶劣天气下追踪高速目标,实战价值比实验室数据高多了。”

散会时,风沙已经敲得窗户噼啪作响。吴浩刚走出会议室,就见张野抱着个礼盒站在走廊里,军绿色的礼盒上还系着红绸带,看起来格外喜庆。

“吴总,您帮我看看这个成吗?”他把礼盒往吴浩面前递了递,耳根又红了,“文创那边说这个书签套装里有敦煌飞天图案的,还刻了句‘大漠孤烟直,您觉得合适不?”

吴浩打开礼盒,钛合金书签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飞天的飘带曲线流畅,和电磁炮的弹道有种奇妙的呼应。他忍不住笑起来:“这个好,既有文化味又不失咱们的科技感。告诉那姑娘,这书签用的是航天级材料,

能传三代。”

张野挠着头嘿嘿直笑,转身要走又被吴浩叫住:“对了,见面的时候别说你是搞武器的,就说在西北搞环保工程,负责防风固沙。”

走廊尽头的窗户被风吹得哐当响,吴浩望着张野跑远的背影,忽然觉得这风沙弥漫的下午,也没那么难熬了。

晚餐时,餐厅特意加了道“风沙鸡”,用本地的土鸡裹着沙砾烘烤,剥开焦脆的外皮,肉汁里还带着淡淡的沙枣香。魏兵举着酒杯站起来,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我敬大家一杯!我儿子考上国防科大了,以后就是咱们的同

行,还望各位前辈多指教!”

众人纷纷举杯,玻璃杯碰撞的声音盖过了窗外的风声。张小蕾给吴浩夹了块鸡腿:“尝尝这个,用的是靶场旁边散养的鸡,天天吃沙葱长大,肉质特别紧实。”

吴浩咬了一口,肉香里果然带着股清冽的草木味。他看向坐在对面的苏荷:“医药那边的PD-1抑制剂临床试验怎么样了?上次听你说有位晚期患者的肿瘤缩小了。

提到专业,苏荷的眼睛亮起来:“效果超出预期!那位患者已经能下床走路了,昨天还给我们寄了封感谢信,说想等康复了来西北看看,说这里的医生和工程师都是‘造奇迹的人。”

“那可得请他来靶场看看。”魏兵插嘴道,“让他亲眼看看咱们的电磁炮,告诉他这玩意儿不光能打靶,将来还能用来发射卫星,把抗癌药物送上太空实验室。”

吴浩望着窗外越来越浓的黄雾,忽然想起上午在湖边看到的芦苇。它们那么纤细,却能在风沙里站成一片海。或许所谓的奇迹,不过是无数普通人,像芦苇一样扎根在各自的领域,默默把根须往深处扎了一寸又一寸。

晚餐结束时,沙尘暴已经裹住了整个基地。路灯的光晕变成了模糊的光球,办公楼的轮廓在黄雾中若隐若现,像浮在海上的船。吴浩刚走出餐厅,就被一阵狂风卷着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

“吴总,戴这个。”张野从背包里掏出个防风镜,镜框上还留着训练时的划痕,“这是我们质子小队的标配,防沙防紫外线,您试试。”

吴浩戴上防风镜,世界瞬间变成了墨绿色。风带着沙砾打在镜片上,发出细密的噼啪声,倒像是某种特别的背景音乐。他忽然想去靶场看看,转身对魏兵说:“开车去靶场转一圈。”

越野车在风沙里颠簸前行,车灯切开黄雾,照亮前方被吹得歪斜的骆驼刺。张野坐在副驾驶,忽然指着窗外:“吴总您看!”

车灯的光晕里,几只沙狐正蜷缩在废弃的靶板后面,皮毛被风吹得贴在身上,却紧紧挤在一起取暖。吴浩让司机把车停下,看着那些小小的身影在恶劣的环境里互相依偎,忽然觉得眼睛有些发热。

“明天让后勤在靶场周边放些水和食物。”他轻声说,防风镜后的声音有些发闷,“告诉巡逻队,别打扰它们。”

回到酒店时,已是深夜。吴浩摘下防风镜,镜片上蒙着层细密的沙粒,像撒了把碎钻。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风沙立刻灌了进来,带着股干燥的土腥味。远处的靶场灯火通明,工程师们还在为明天的测试做准备,灯光在

黄雾中明明灭灭,像沙漠里的星群。

他忽然想起白天在湖边看到的日出,想起那些在风沙里坚持的胡杨,想起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原来所谓的标杆,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在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有人愿意为了一个目标,把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

手机在这时震动了一下,是王磊发来的消息:“吴总,风场模型校准完了,精度达标。我们组的姑娘说,要跟您打赌,下次测试一定能把误差压到0。2米以内。”

吴浩笑着回复:“赌什么?”

很快收到回信:“她们说,要是赢了,想请您陪她们去看胡杨林的日落。”

他望向窗外,风沙不知何时小了些,月亮在黄雾中露出朦胧的轮廓。吴浩指尖在屏幕上敲下两个字:“成交。”

放下手机,他走到吧台前给自己倒了杯温水。玻璃杯中,倒映着窗外的灯火,像把整个沙漠的星光都装了进来。吴浩轻轻碰了碰杯壁,像是在和这片土地,和那些在风沙中前行的人们,做一个无声的约定。

明天的沙尘暴会如期而至,测试中或许还会遇到新的难题,超导线圈的温度可能还会波动,冷却系统或许还需要改进。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学会了在风沙中站稳脚跟,学会了在看似矛盾的“高性能”与“小型

化”之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就像那些在沙漠里生长的胡杨,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他们所追求的,从来不是让对手十年追不上的武器,而是像胡杨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用每一步踏实的脚印,回应这

片土地的馈赠。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