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务实的策略。”栾文杰评价道,“不过我建议你们还是要尽快拿出一份更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特别是关于量子点结构和超材料的应用前景,这部分内容对高层来说会很有吸引力。”
“我们会尽快完善。”张汝宁郑重地点头。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气氛略显凝重。
忽然,栾文杰笑了笑:“说起来,刚才那个B2碎片的事情,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目前还在做初步解析。”常浩南答道,“那块碎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未知的二维晶体结构,电子迁移率比现有任何已知材料都要高。我们怀疑它可能是某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甚至可能具备自修复功能。”
“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栾文杰挑眉。
“科研有时候就是这样。”常浩南耸肩,“你以为不可能的东西,说不定就是下一个突破的关键。”
“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把它交给中科院那边的专业团队来做进一步分析?”栾文杰提议道。
“当然有这个打算。”张汝宁接过话题,“只是现在还不能完全确认它的性质,贸然移交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我们打算先做一些基础实验,等有了初步结论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谨慎是对的。”栾文杰点头,“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们早点做好预案。这种级别的发现,迟早会被注意到。”
“明白。”常浩南应声,“我们已经在内部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这块碎片的解析工作。”
谈话间,几人已经走到了实验室门口。
栾文杰停下脚步,转头看向两人:“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五年之内,我们真的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高端光刻机吗?”
常浩南与张汝宁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开口:
“能。”
语气坚定,毫不迟疑。
“好。”栾文杰满意地点了点头,“那我就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说完,他转身离去,背影逐渐消失在走廊尽头。
……
几天后,那份由栾文杰亲自撰写的报告被送进了更高层的办公桌。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研讨会悄然启动。
参会人员包括工信部副部长、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中科院副院长、华芯国际首席科学家、中电科总工程师等关键人物。
会议持续了整整五个小时。
会上,众人围绕“光刃”项目的可行性、ArF-193nm系统的优化空间、以及未来十年的技术路线展开激烈讨论。
最终,一项名为“星火计划”的国家级重大专项正式启动。
目标明确而坚定:
**在2030年前,实现国产高端光刻机和先进制程芯片的全面突破。**
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一片刻着“F”字的晶圆,和那台简陋却充满希望的“光刃”。